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棗粽和蛤蜊香包

筆者:圖.文:林永增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林永增先生,民國三十六年加入五十二軍,四十四年退伍。五十一年轉任國小老師,服務至八十年退休。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,在故鄉山東的習俗,和臺灣大致相同,也包粽子、插菖蒲、編香包,但仍然有些差異。 在家鄉吃的是棗粽,所用材料、方式和臺灣不同,因為故鄉不產糯米,都用富有黏性的黃色小米包粽子,顆粒比平常吃的小米稍大一點,少部分也有用富黏性的高粱米。粽子是三角形,每個角各包一粒紅棗,吃時要沾糖,但沒有包鹹粽子的。在我家每人還要吃水煮蛋,象徵團圓之意。 門前插菖蒲、艾草、桃枝、柳枝等,據說可驅邪解厄。另外一項習俗在臺灣未見過,就是在端午節前夕,等小孩子睡熟了,母親會在我們小孩子的手腕、腳踝、中指,綁上五色絨線,以保佑平安、避邪氣。到了天亮,小孩起床後,看見手腳綁上五色絨線,都笑得非常開心。 在故鄉因為沒有寬廣的河流,所以沒有龍舟競賽可看。來到臺灣以後,每年端午節期間,從北到南,民眾可到河邊觀賞熱鬧的現場實況和歌舞表演;或者在家看電視轉播,都一樣精采極了! 編織香包是婦女的拿手絕活,不管用何種方式,巧手編織的香包,維妙維肖,栩栩如生,討人喜歡。 其中有一種蛤蜊香包,做法簡單,只要把蛤蜊殼洗乾淨,在殼內放幾粒似米粒大小的小石子,找一塊花布,沾上漿糊,將蛤蜊包裹好,晾乾後,縫合起來,上端繫條細繩,下端縫一條繐子,一抖動就發出沙沙響聲,非常有趣。(點閱次數:2022)